必一体育sport
025-52657056电话:025-52657056
传真:025-52657058
邮箱:info@www.gzjs1688.com
智能道面系统“铺到”花湖机场
10月8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工光科”)采访时,工人们正忙着给2号楼一楼北面200平方米左右的原系统集成办公室装修。“9月初开工,10月底建成,这里将建一条仿真的高速场景,作为消防产品检测和认证的‘消防实验室’。”武汉理工光科副总经理董雷说。
不懈追“光”,20年来,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加快科技成果的武汉就地转化,通过光的相位、波长等参数感知世界,并传输出数据,通过新型光纤传感器实时监测,在为我国光纤传感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的同时,也构建了武汉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高地。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姜德生的带领下,武汉理工光科研制出了多个世界第一:世界首条全时全域全天候车道级智能道面系统——鄂州花湖机场高速道面监测系统、世界首条全域智能感知机场跑道系统——鄂州花湖机场智能跑道系统、世界首个地铁工程结构全时全域监测系统——武汉地铁8号线全时全域结构监测系统等等。
近两年,理工光科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为国内许多重大工程提供了急需的新型光纤传感器。
在理工光科公司园区内少车的路段有一条近100米、专门用于“概念验证”的智慧路面。“姜德生院士做技术非常扎实,从理论实验到功能实验再到工程验证实验,他要求全部走完,才能推广到市场。”董雷称,“智慧路面可通过地面震动,监测道路及车辆各种信息。”高速公路价值最高的是“路面”,不同于传统的视频监控,传感光缆的造价更低、准确性更高。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运用到“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道面监测”。
利用光纤智能感知技术,高速公路道面监测系统可以100%覆盖高速公路区域,全时全域全天候无盲区感知车、路、事件,车道级定位车辆位置、速度、轨迹,感知路面运行状态,精准定位路面损害。
研发负责人介绍,在油气管线领域,设计独特的光栅阵列管线预警系统用于监测油气管线的第三方破坏、形变、内堵、腐蚀等工程化应用研究。其中,管土耦合试验成果已成功应用到“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南通—甪直段。
今年7月,理工光科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董雷坦言:“此次获批,是凭借‘技术专业化、产品精细化、应用特色化、方案新颖化’四大创新发展优势。”
作为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专门从事光纤传感技术与智能化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国光纤传感技术是企业的发展愿景,理工光科不断巩固自身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光纤传感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
近两年,理工光科对姜德生院士荣获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重大成果“大容量低损耗阵列光纤光栅动态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转化。
“推动与武汉理工大学的产学研深度合作,积极开展新一代光纤传感技术——光栅阵列技术的产业化和工程化应用。”董雷介绍,理工光科持续深入研究光栅阵列传感全链条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工程现场实施规范和方法。
光纤传感器作为新技术手段,具有抗电磁干扰、灵敏度高、可靠性好、传输距离远、易于组成传感网络等优点,尤其在极端条件下的参数测量和恶劣工况下的在线监测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用”。作为老武汉人,姜德生坚定地表示:“将科研成果在武汉就地转化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目前,理工光科的光纤传感产品累计装备4000+座大型储罐,15000+公里交通隧道,2000+公里周界安防,5000+公里管线安全预警。
董雷称,理工光科将不断巩固“光纤传感技术”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优势和胜势。
成果转化缘起于几十年前,在高校任教时,姜德生听到国外科学家曾提出的一个概念:光纤在通信中的所有缺陷都可以用于传感。“让人眼前一亮,很美,也很有艺术感。既然光纤可以受温度和力的影响,那么就可以做成相应的传感器来感知世界一切。”姜德生回忆当时第一次听到新说法的情景。
看准“一米宽”的赛道,2000年8月,在姜德生的倡导下,多家企业单位联合成立了理工光科,由武汉理工大学控股。
成立初期,理工光科曾在研发光栅技术上遇到困难。“光栅波长信号解调的核心器件当时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一个小拇指头大的核心器件2万美元。”姜德生回忆。
经过三年技术攻关,姜德生用自主知识产权做出了同类产品,而且技术工艺更简单、更先进,价格更低。
“一米宽”赛道走出“百米深度”。因为只有坚持务实、专业、长期,才能保持优势,形成胜势。董雷介绍,目前,理工光科拥有国内一流的光纤传感技术研发团队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在光纤传感产品“纤—缆—解调仪表—应用软件”全链条中,理工光科还拥有从光纤敏感材料、关键器件、智能仪表以及传感系统的核心技术能力。